單身旅記
作詞:張雨生
作曲:張雨生
編曲:鍾成虎
演唱:陶晶瑩
我與愛情都是一臉惺忪未醒 躺臥床上共同享用一份空寂
陽光碎成細紋穿透百葉窗蓆 我再也不能抵擋心頭那種撞擊
揹起行囊我要去遠遠方 遠的可以把過去遺忘
我不需要很確定的方向 我只要這段旅程夠長
捨不得 一程一程的糾葛 捨不得 日甚一日的狂熱
我與愛情都是一臉浮躁游離 呆坐車上共同飽餐一份孤寂
大雨裂成水滴爬滿無色玻璃 我再也不能忍受命運機率遊戲
揹起行囊我要去遠遠方 遠的可以把過去遺忘
我不需要很飄渺的天堂 我只要眼前風景如畫
捨不得 一程一程的糾葛 捨不得 日甚一日的蕭瑟
捨不得 一程一程的糾葛 捨不得 日甚一日的狂熱
很喜歡陶子唱的這首單身旅記。
在愛情中好多的不確定,我們都像矇著眼在黑暗中摸索。
有時候兩個人卻還是像一個人般的孤獨。
我們的愛情裡沒有所謂的背叛,只有心情的沉沉浮浮。
- Mar 16 Sun 2008 18:29
【Song】單身旅記
- Mar 06 Thu 2008 12:07
【The Art of Negative Thinking】逆向思考的藝術
導 演:
巴德布里恩 Bård Breien
演 員:
【愛重奏】安德斯丹尼爾森李
【他不壞,他是我爸爸】凱莉西門森 Kari Simonsen (Lillemor),
【超完美地獄】彼史卡阿寧 Per Schaaning (Asbjørn),
【明日愛我】瑪莉安奧狄森 Marian Saastad Ottesen (Marte)
【心臟出鬼】克莉絲汀艾多豪Kirsti Eline Torhaug (Ingvild)
Fridjov Såheim (Geirr)
Henrik Mestad (Gard)
Kjersti Holmen (Tori)
【Summary from The Art of Negative Thinking】
The Art of Negative Thinking is a burlesque drama about Geirr (33), who has become severely handicapped in a traffic accident. In an attempt to show everyone how terrible he feels, he has hit a dead end. Given his isolation, weapons fixation, self medication and limitless bitterness, his girlfriend Ingvild (30) doesn't know how to handle him any longer. She therefore invites a municipal positivity group to their home. Faced with the threat of a possible break-up with Ingvild, Geirr agrees to join the meeting.
Consequently, the stage is set for 24 intense hours at Geirr and Ingvild's place. Geirr is the only one who refuses to see anything in a positive light. Gradually, he is joined by all the positivity group members. Not only must the leader of the group be vanquished; everyone must also confront their own negative inferno. Geirr forces everyone through a tunnel of desperation, anguish and hopelessness, before the day dawns and they once again catch sight of light, if only as a faint glimpse of hope. At this point, even Geirr realizes the banal truth: One has to try to think positive, however lousy one feels.
【Reflection】
在心情困頓時看了這部電影,我想總結是句:置之死地而後生。
我可以理解Geirr在雙腿不良於行後的感受、對自己的嫌惡,
因此封閉自己,當別人對他好時,他只會覺得對方是以同情為出發點。
有人說要正面積極地看待人生,但那是在順遂時才有辦法永遠微笑。
若在悲傷難過時,連放聲大哭像屍體般癱軟在地的權利都沒有,如何能再從谷底爬起。
正面思考與負面思考,其實完全不是一體兩面的東西,
你要不在線的這一頭,要不就是在另一頭,there's no where in between。
要求他人正面思考的人,除非自己也曾經墮入情緒沒有出口的迴圈,
否則怎麼能夠想像黑暗的光景。
有人說如果連自殺都不怕,那世界上還有什麼值得恐懼?
錯,自殺只是種破斧沉丹的行為,不管是不是解脫、有沒有恐懼,
現在折磨你的痛苦、沉悶、不堪,至少在某種意義可以停止不再繼續。
這部電影看起來令人不習慣,它直指你最陰沉不敢面對的黑暗面,
你對Geirr的消極感到憤怒,卻又恐懼自己在面對相同情況時會過之而無不及;
但看完後,恐懼就像摔裂的陶瓷碗盆玻璃器皿,得到某種情緒上的宣洩。
死過一遍,才會知道黎明來時的那一口呼吸,is the blessing from God。
- Mar 04 Tue 2008 16:40
【Stranger Than Fiction】人生是選擇還是被選擇?
Director - Marc Forster
Casts -
Professor - Dustin Hoffman
Karen Eiffel - Emma Thompson
Harold Crick - Will Ferrel
Ana Pascal - Maggie Gyllenhaal
Penny Escher - Queen Latifah
個人覺得這部片的演員都是一時之選
不管是老牌演員Dustin Hoffman及Emma Thompson
或是後起之秀的Will Ferrel、Maggie Gyllenhaal及Queen Latifah
姑且不論他們在片中是否大材小用
但每一個角色的表現都還稱得上可圈可點
不過這部片其實有點雷聲大雨點小,也許是因為演員太過有名
而這部片又是打算以小(人事如芝麻碎片般不重要的小事)
博大(當初可是炒得沸沸揚揚,說它是一部非看不可好笑又富含哲理的片子)
結果當它要訴說的內容卻被某種過於寫實的人生的蒼白所覆蓋
這部電影反而失去了重心,陳述的主旨未能越辯越明
故事情節稱得上簡單明瞭
身為財政部稽核人員的Harold,有天早晨起床後突然開始聽見一個女聲旁白,
她道出了她的心聲,在他刷牙時,她唸出他默想刷牙次數的習慣。
旁白女聲快要逼瘋 Harold,所以他找上Professor Jules Hilbert請求協助。
這時,Harold 在稽查某間逃漏稅的餅店時,愛上了餅店老闆娘Ana Pascal。
而去找Professor Jules Hilbert 時,他聽到電視報導播出某個女作家的採訪,
那個聲音耳熟至極,女作家Karen Eiffel 正是他每日聽見的旁白女聲。
故事分為兩線,在Harold不斷聽見旁白的時候,
女作家Karen Eiffel正被出版社派出的催稿員Penny Escher日夜跟著。
Penny 陪著Karen 淋雨,用沉默的力量陪著Karen完成這一份書稿。
當Karen宣佈Harold正不知不覺邁向死亡時,Harold為了阻止自己的死亡,
決心找到Karen說服她他是個真實存在的人,不要隨便抹滅他的生活。
看過小說初稿的Professor Jules Hilbert 建議讓Harold讀讀小說初稿,
由他決定自己的未來。
這部片最雋永的地方,是一些人與人間互動的小細節。
當Harold在Ana家拿起吉他彈他喜歡的那首歌時,我也要像Ana一樣愛上了Harold。
或是Harold抱著麵粉要送給Ana時,都看得到真心喜歡一個人時的表現,
不用刻意,不需耍盡心機,就算只是麵粉,也遮掩不住真心。
還有Harold為想當太空員的朋友找到了太空體驗營,
都讓我在看電影時不自覺的微笑。
當Karen 造訪醫院、淋著雨坐在河邊,想像各種意外死亡的景像時,
我得承認,我有過類似的想法與想像。
每聽聞一場意外的發生,我會不斷地想、不斷地想,
在那個當下,命喪黃泉的那人腦海中會撂過些什麼;
那個當下他/她所受到的強大衝擊,是怎樣的感受。
不過我一點也不想要那樣死掉,太孤單太可怕太殘忍太血腥太無所頓形。
曾經,我也寫小說,但後來就覺得那些小說裡的人物,
最後都得困在小說的結局裡,哪裡都去不得,實在太可悲,所以就收筆了。
(XD,明明是寫不出來)
所以當Karen對Professor Jules Hilbert說她不知道曾經寫死多少真實的人時,
我忽然心有戚戚焉。
但這部電影的弔詭之處,在於人對自身命運的掌控性。
當Harold讀完小說初稿後,決定了自身的命運,讓小說的詩意與寓意可以完整時,
Karen卻插手決定改寫小說結局。
當Harold在決定找到Karen這個說書人時,
掌握命運也同時可以說出Harold想法的Karen卻沒有察覺。
那麼,究竟人的命運是可以選擇,亦或只能被選擇?
當我們在試圖改變什麼時,操弄我們的那一雙手,
是否會察覺到我們的意圖與動向?
- Feb 22 Fri 2008 12:53
【The Swarm】群
作者:法蘭克.薛慶
原文作者:Frank Schatzing
譯者:朱劉華、顏徽玲
出版社:野人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介紹是在某位專職譯者的部落格上,在看書或看電影之前,我就算有看過它人的介紹,對我而言的意義都等於零,我只能夠說有人介紹會引起我的興趣而已。
後來當弟弟把書借回來時,我遠遠的一看封面大叫:「群!」就把書搶過來看了。
說實在的,這本書的內容真的是包羅萬象,而且看得出作者很嚴謹,不太像九把刀那種唬爛式的小說(沒有批評他的意思,九把刀的小說我也很愛看),法蘭克仔細舖陳、抽絲剝繭地說明這個地球正在發生的事,他書寫的認真態度,讓我在閱讀的時候,不禁重新思索人類為了自己的利益,究竟將我們所生存的地球,剝削到怎樣的程度,我們對這個世界被破壞的程度倒底瞭解多少,我們是否有檢討人類的生存模式對其它的動植物帶來怎樣的危害。
我最喜歡本書的部份,是下集最後面在探討所謂智慧與進化的意義。作者說人類的經驗無法傳承,所以我們只能透過閱讀、傾聽、經驗等等來學習知識或者說改進自己,而海中的群,卻是有集集體智慧,每一個個體學習到的東西,都會分享給其它的個體,內化為群體的知識與經驗,但群這樣的生物,卻沒有所謂的情感,所有的一切行為決定,都是為了群體的演化,它沒有所謂的感情,而人類卻是感情的動物,不同的人經歷同樣的事件,卻不會有同樣的感覺、學習到的課題也因人而異。究竟擁有情緒感覺的我們,與以群體進化為準的其它種生物,哪一種生命形態或是生活,能夠真正在精神上進入更高的層次。
- Feb 20 Wed 2008 10:06
【Momery of You】明日的記憶
你會不會成為我昨日的記憶
飛翔的雲朵悄悄藏起它的面孔
連天空都糊了顏色
這世界扭曲變形得不像話
只有冷冽刺骨沒有改變
從身軀最深處開始漫延長出刺人的花蕊
鮮紅色的血滴凝結在時空裡
你的容顏你的笑容你的擁抱你的溫暖你的一切一切
我仍在等候溫暖的季節重新降臨
等候一朵朵的玫瑰重新盛開
等候寒冷退去
等候傷口結痂
等候鳥兒再次吟唱
等候一句我愛你
在這之前
我會更加勇敢
我會成長而不只是變老
我會靜靜等待,等待你
願意重新牽起我的手
成為我的昨日今日明日
- Feb 15 Fri 2008 11:09
【Lust,Caution】只是當時已惘然

他覺得她的影子會永遠依傍他,安慰他。
雖然她恨他,她最後對他的感情強烈到是什麼感情都不相干了,只是有感情。
他們是原始的獵人與獵物的關係,虎與倀的關係,最終極的佔有。
她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
------------------------------------------------------張愛玲《色戒‧惘然記》
看完色戒後,心情難以平復。
剛看完時想了很多,從李安想到張愛玲,從老易想到麥太太,從鄺裕民想到王佳芝;從李安想到張愛玲,從張愛玲再想到胡蘭成。
這篇文章寫了好幾個月,在放下冷靜了一陣子後,決定繼續,雖然已經有太多人寫了,雖然大家都已經看過電影與各式各樣的評論了,但我還是想說想寫。
如果說張愛玲將太多的自我投射在【色戒】裡王佳芝的角色,那麼電影若太過依循小說內容,不免顯得過於生澀有距離感,而辜負了張愛玲。
但李安卻辦到了,電影【色戒】不僅拍出了張愛玲小說裡的王佳芝與老易,幫他們多添了點人性,還含蓄卻飽滿而深刻地點出了張愛玲隱埋在小說中藏而不揭的自我與感情。
一部寫了2-30年的短篇小說,短短不過萬字餘;也許字裡行間蘊含了多少的自我投射,過多的情感糾葛,多少的愛情與慾望,多少的珍重與怨懟;拍攝時,一不小心就流於俗套,不然也落得火候不足又或燒得過旺,失去重心。
張愛玲小說的特色,就是在簡短的字裡行間描述各方間的你來我往,不見刀劍,但卻瞥得著刀光劍影,誰不小心被劈了一刀,雖濺不出血色,卻聞得到腥味。
李安藉著好幾場方城之戰,突顯了富太太間枱面下的較勁較力,也讓老易與麥太太在顧盼間有了曖眛的流動,甚至就差那麼一點,老易與麥太太間的眉飛色舞就要在你餵我牌、我吃你牌間展露無疑。
演出王佳芝/麥太太這個角色的湯唯,成功地扛起了【色戒】這齣戲;她的犧牲與投入是無庸至疑的。莫說那三場床戲,算得上新人的她,在這部戲裡心境轉換自如,毫不見生澀,演出自然不做作。也許王佳芝天生就是個戲子,從一開始還是個女大學生的她,粉墨登台演出大喊「中國不能亡」,短短一齣愛國戲碼,她也能演得落下斗大淚珠,讓全場觀眾隨著她瘋狂伴著她落淚;到後來成功地扮演麥太太,與老易糾葛、與易太太博感情還要不露蛛絲馬跡,只是這次她不只是在戲台上演戲,而是在人生的舞台中出入。
有時我覺得張愛玲的小說,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半生緣】裡曼禎對世鈞說的那句「世鈞,我們回不去了。」不管是紅玫瑰或白玫瑰,在華麗的詞藻背後、柔軟的綢緞下方,我看到的都是時光飛逝與人事變遷後剩下的渣渣,那畫面就像一對做完愛的男女蓋著棉被睡在床上,而天已亮了,就著投射進來的日光,只剩下些微的塵埃在空中飄浮著,像生活唯一的殘留物。(這聯想好像很不搭。)
我覺得【色戒】裡最最回不到過去的角色,是角色稍嫌空白似乎無可發揮也不知道怎麼發揮的鄺裕民與王佳芝。鄺裕民在殺了老鄉後臉上空白的神情,是我覺得王力宏在【色戒】裡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也是他最接近平凡人的一刻。當初殺人只是個空談,只是種理想的抱負,如今卻是血淋淋的橫互在眼前,他再也回不到從前純樸的大學生了,不管他是不是依然不懂真正的人生,不懂愛情與慾望,鄺裕民都已回不到從前了。
鄺裕民與王佳芝也回不到過去了,坐在巴士上頭時涼風息息的好感,鏡頭從近處拉遠,悄悄定格在面露微笑的王佳芝與望著車窗外的鄺裕民臉上,而那終究回不去了,一個證明情感的吻來得太晚,遲了三年,就什麼都喚不回了。王佳芝已不再是原來的王佳芝,,她不再是個單純的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只是戲的學生,而鄺裕民卻仍是那麼的天真,相信著自己能為國家,能殺一個漢奸是一個。鄺裕民的世界太單純,沒有經歷什麼真正的風險,不需面對必需交心卻又不能洩露自己身份的敵人。
鄺裕民與易先生,是孑然不同的對比。鄺裕民呈現出的是一種一致的人生,為了國家的正直形象,所以他這個角色說實在的,算比較平舖直敘,不像易先生的角色,本身就比較晦黯,又是個明白自己漢奸身份不過是個暫時的保護色的人,易先生的角色(或是在李安的理解裡),是個知道未來結果而帶著悲劇色彩的角色,所以鄺裕民的角色沒辦法像易先生那個角色呈現出複雜的深度。
有人說那三場床戲太過噱頭,我卻覺得每一個動作都不浪費,每一個場景都是必要,每一種情緒都互相堆疊累積發酵,三場激烈的床戲,都是為了呈現易先生與王佳芝內心的各種情緒,暴烈又痛楚又快樂像行走在鋼絲上,王佳芝與易先生都是看得見自己未來結果的人,不成功便成仁。
李安最後又將場景拉回學校的舞台上,當大夥喊「王佳芝。」而她回頭,我們都知道,回不去了。
姑且不論電影中不合理的地方(國民黨吸收學生跟沒有經驗的人去暗殺情報頭子等等),我想電影最重要的目的,也許是一種淨化功能,觀影的人在偷窺劇中人物的過程中,彷彿也跟著洗了場熱汗淋漓的三溫暖,好的演員好的導演讓觀影人屏息,忘卻自己待在電影院,旁邊還放著可樂熱狗爆米花。好的電影,讓人在電影結束後,仍念念不忘電影帶給你的感動,不管是快樂難過悲傷孤獨,電影都將觀影人洗滌了一番。
- Jan 09 Wed 2008 11:41
【DogVille】厄夜變奏曲
Director:
Lars Von Trier
Casts:
Nicole Kidman - Grace Margaret Mulligan
Paul Bettany - Tom Edison
Harriet Andersson - Gloria
Lauren Bacall - Ma Ginger
Blair Brown - Mrs. Henson
一直以來都很想看拉斯馮提爾的厄夜變奏曲,
日前總算有機會看了,
才發現這實在是一部令人不太舒服的電影。
Dog Ville是一個擁有廢棄礦坑的山間小村落,
村莊中的人們多貧窮務實,沒什麼娛樂活動,簡而言之,一片死寂。
Paul Bettany飾演的Tom Edison是個想當小說家,
但是寫下的字句只有Greatness偉大 & Small渺小 而已。
他的嗜好是召開村民大會,幫村民們上上道德教育課,告訴大家不可自掃門前雪。
有一天夜裡Dog Ville鄰近的山間傳來了槍聲,
而Nicole Kidman飾演的Grace就這樣誤闖了Dog Ville。
Tom第一眼就愛上了Grace,神秘又高貴美麗的女子。
他召開村民大會,要求大家讓Grace留下來,
剛好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證明Dog Ville的村民們是願意幫助他人的好人。
事情一開始非常順利,村民開始習慣也喜歡Grace的存在。
但是...情況卻從某一天開始起了變化。
光於人性善惡與否的道德辯證,
我想厄夜變奏曲不是第一部探討這個問題的電影,
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部。
這部片最具特色的拍攝手法之一,我想便是以舞台劇的方式呈現。
極簡的舞台佈置,看不見的牆壁其實正赤裸裸的呈現每一個人正在做的事情;
也許,你可以說,那道牆其實也是每個人的心房,
身為觀者的你我,用最光明正大的方式,窺視了每一個村民的生活與內心。
What the movie wants say is really very blunt and straightforward,
just like the arrangement of the stage, simple, rough with nothing to be hidden.
你只是會在看完後,想問自己幾個問題:
1. Would you behave the same way as the Dog Ville habitants do when you sense that Grace's life rests on you, would you try to exploit everything from her because you are the one with the power to decide her future?
2. Are you being merciful because you truly find reasons to be kind to others, or are you trying to demonstrate to others that you're merciful, and superior to others?
3.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Grace, would you destroy the whole village, or would you forgive them?
- Dec 20 Thu 2007 08:42
【Dream】愛哭鬼的夢境
- Dec 03 Mon 2007 12:37
【We Were Little】憶兒時
因為總筒大人在要求,沒貼幼時照片的領不到退休費。
為了錢的面子上,我也拚了啦。
從小時候怎麼穿,就看得出來那個年代的大人流行穿什麼。
各位客倌您看看,居然是穿反褶褲背心跟帽子哪。
Helenna秀出全家,我只好秀爸爸的背影,那時他好苗條。雖然進不了某大學的門,但我家門前也有椰林大道。
跟無法顯示網頁兄一樣,尬車啦。那時的我很皮,印象中還有一張鼻頭有紅點,似乎是翻車撞到。不過目前找不到那張紅鼻頭的照片。
這張年紀大了一些,剪了超短男生頭。
看起來很MAN。
這是不知道小學幾年級,跟著爺爺還有他以前的學生一塊兒出去玩拍的照片。照片很模糊很小,小時候腿看來很長,但長大後腿似乎就沒再長了。不知道有誰認得出來那個地點是哪裡啊。
這張照片中的我已經小四啦,還是男生頭,不過身上穿著白色洋裝。是跟奶奶去琉球時拍的照片,還記得海邊風很大。
如今爺爺奶奶人都不在了。
- Nov 25 Sun 2007 10:04
【HERO】久利生公平
星期六被朋友拖出門去看HERO
雖然心裡不是很願意
因為最近實在忙得不像話
(忙得不像話還打什麼網誌 XD)
但看完後其實覺得還滿不錯
HERO拍得劇情流暢
有趣的片段還不少
我想進戲院有許多人除了為了木村拓栽
有許多人為了久利生公平與雨宮舞子的甜美結局
還有些人是為了憑悼拍片當時仍是單身的熟男阿部寬吧..
不過大家都老了
六年 足以將小馬變成大馬
木村臉上的法令紋也加深了
雖然松隆子沒什麼變 但是看得出己不是六年前的她
不過這都不是重點
在看電影的當下 我的劣根性一直在發作
有兩位演員一出現 我就不由自主的聯想到..
神鬼奇航跟駭客任務裡的兩個角色

黛先生 史密斯先生
黛先生這張照片實在太純真樸實無華 未能如實反應在片中給我的感覺

鬼盜船長 蒲生前輩
其實蒲生前輩比較帥 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