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ingle man,人既生而孤獨死而孤獨,每一次與溫熱的肉體擦身而過都是一種緣份,而能夠擁有一段刻骨銘心的回憶,則是一種恩賜。
也許我們自己的命運,從來就不是安穩地掌握在我們手上。當我們決定封閉自己的心時,卻赫然發現這世界上還有如此多的美好;當我們決定拋棄放下一切的念頭時,我們卻被迫得放下一切。如果說這世上有什麼真理,也許就是認真呼吸、認真欣賞擦身而過的美景。
掰了喂,不得不說,這裡面出現的青春肉體真的都好俊俏啊。
只是...Margret 與 Andrew 之間的火花如何爆出的,我倒覺得交待的有點隨便。Andrew 對 Margret 知之甚詳,當 Margret 的形象否變,他發現 Margret 的惡形惡狀只是一種自我保護的外殼,他對這外剛內柔的女子心裡起了一些憐惜。但 Margret 對 Andrew 感情上又是何時起的變化呢?是突然發現自己也需要一個依靠嗎?不過,導演倒是透過Andrew,透露了一些他自己的想法:Their first kiss determined their future & affection。既然感情是一種不知怎麼產生、如何消長的過程與元素,那麼因為一個吻而愛上一個人,也沒有什麼不可以。
Angels & Demons
某週末夜晚,電視台在播天使與魔鬼。因為看過而且也還滿喜歡這本書,所以決定留在電視機前面看看這部電影。看完後我只能說,導演Ron Howard (也是Da Vinci Code 導演) 把這本書完全拍成一個動作片了,很...厲害。
The Sight of Father’s Back
父親的背影是我們最常看見的身影。忽視自己的疲累卻堅毅而沉默的帶著任性不懂事的孩子往前直達他們想要前往的方向與地點。
看完電影後,我跑去問導演關於這部片,他說他覺得這是最難拍的一個短片,因為背負了朱自清留下的關於父親的形象與記憶。我問他覺不覺得最後面讓張捷一直看著父親的背影有點不適合,導演說不管他的年紀,這總是一份孩子不會說出口卻會銘記的風景。他也許會罵同學靠夭不要鬼扯,但他的心底終究會因此柔軟而充滿溫情。
The Old Time Dream
很可愛帶有趣味的一部電影。小孩兒很可愛、老人兒像個寶。旋轉的舞步、幽靜的時光,蹲在地上珍視眼前的風光。
Unwilling to be Separated
靜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從父親的角度看分離。
導演說每次都會有人率先破梗,不過其實我一開始就覺得會有這樣的結局。
Iron Gate
吵雜的家庭聚會與妯娌間的角力,年邁的父親在歡樂過後也仍只有一瓶酒與電視的聲音陪伴。鐵門拉上,子女的關懷與叮嚀,終究仍有著兩個家庭間的隔閡與距離。
Son, What do You Still Remember?
帶有魔幻寫實意味的一部短片。因為車禍遺忘一切的孩子與錯過孩子成長的父親。在動物園中被觀看的瞬間,跨越一切鴻溝、現實與時間的侷限,回到最初最單純的情感裡。
擁有著老人外表的Benjamin,他的不幸之處在於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他的外型與生理上的轉變。所以他就註定了要飄泊一生,從陸地到陌生的他方,學習從遙遠的異鄉關心眺望自己珍愛的人。
If he could accept his fate of being so physically strange from others, what else couldn't he accept?
Director: Christopher Nolan
Cast: Bruce Wayne -- Christian Bale
The Joker -- Heath Ledger
Harvey Dent -- Aaron Eckhart
Alfred Pennyworth -- Michael Caine
Rachel Dawes -- Maggie Gyllenhaal
James Gordon -- Gary Oldman
Lucius Fox -- Morgan Freeman
蝙蝠俠對我而言,一直都是無知幼稚長不大的美國男人一種男性勇猛形象的體現。但【The Dark Knight】卻徹底顛復我對蝙蝠俠的成見。
這是繼【The Talented Mr. Ripley】後,唯一一部讓我邊看邊發抖顫慄的電影,更甚者,最後還讓我灑下兩行熱淚。
Harvey Dent 正是小丑的代表作。他本是高高在上、信仰完全正義的檢查官,就算面對死亡威脅也能坦然處之。但在愛人Rachel 死後,他的性格大變,不再認為正義值得遵循,從絕對的善跌入純粹的惡裡。Why So Serious?我想他心中也這麼覆述著小丑不斷說的這句話,到頭來,正義沒有意義、善良救不了自己最摯愛的家人。White Knight 的翅翼已經折斷、臉孔已然燒毀,過去的夢想與堅持像個笑話。
他徹底實踐了小丑的期望、徹底放棄了心中的希望,as there's nothing to lose, there's nothing to be hopeful。
You either die a hero or you live long enough to see yourself become the villain.
也許在心底最深處,Harvey 希望有人可以終結他對這世界的不信任,他已救不了自己、已墮入邪惡的深淵,惟有外力帶來的死亡,能讓他重返最初的原點。
英雄總是不食人間煙火。蝙蝠俠,一開始也許是依附在世俗所謂的道德良善最高標準下生存,所以他無法承受被人憎恨、無法接受自己需要成為一個邪惡的化身,他為善的動機,也許是為了心底那一絲「眾人感謝崇拜」的期待與身為一個英雄的虛榮,就連感情都成了這英雄情懷背後的犧牲品。
但蝙蝠俠的英雄氣慨卻在背負起Harvey Dent所犯下的罪行的那一刻具體化,他成了活生生有血有淚的一個真人。英雄是沒有傷口的一個圖像、一個 icon,但凡人卻會犯錯、會傷痛、心裡有疤痕、偶爾被誤解。當最後那一幕Christian Bale飾演的蝙蝠俠在漆黑的巷弄跛著腳逃跑,戈登的聲音響起,
He's the hero that Gotham deserves,
but not the one it needs right now ... and so we'll hunt him ...
because he can take it ...
because he's not a hero...
he's a silent guardian, a watchful protector... a Dark Knight.
我的淚不自禁地流下,為這個獨自背負太多的守護騎士心痛。
Joe Wright 的鏡頭很沉穩地敘述了這個哀傷的故事。一鏡到底的Dunkirk 海灘、倒退重來一遍以全知角度看待事情始末的拍攝、答答答不停歇的打字聲。除了Keira Knightley 與 James McAvoy 恰如其分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外,三位飾演Briony 的演員也都非常到位;Saoirse 的單薄敏感與蒼白、Romola Garai 的疏離與傷痛,而Vanessa Redgrave 所表現的深沉哀痛,更是經過時間洗鍊後所呈現的不知所措。
曾跟男性朋友稍稍討論過這部電影。我想,性別的不同,讓我們對這部電影的感受也出現了分歧。我說,我懂Otilia 的掙扎與苦悶,感同身受的懂,這不是他可以明白的範疇。我想了好久,才總算想出一個比較精準的詞彙可以描述這部電影給我的感受,那就是「vulnerability of women in the society」。Vulnerability,可以指主體本身的脆弱,亦可以指社會文化、道德框架對主體所造成的壓迫,使得主體成為一脆弱的受體。
導 演:
巴德布里恩 Bård Breien
演 員:
【愛重奏】安德斯丹尼爾森李
【他不壞,他是我爸爸】凱莉西門森 Kari Simonsen (Lillemor),
【超完美地獄】彼史卡阿寧 Per Schaaning (Asbjørn),
【明日愛我】瑪莉安奧狄森 Marian Saastad Ottesen (Marte)
【心臟出鬼】克莉絲汀艾多豪Kirsti Eline Torhaug (Ingvild)
Fridjov Såheim (Geirr)
Henrik Mestad (Gard)
Kjersti Holmen (Tori)
【Summary from The Art of Negative Thinking】
The Art of Negative Thinking is a burlesque drama about Geirr (33), who has become severely handicapped in a traffic accident. In an attempt to show everyone how terrible he feels, he has hit a dead end. Given his isolation, weapons fixation, self medication and limitless bitterness, his girlfriend Ingvild (30) doesn't know how to handle him any longer. She therefore invites a municipal positivity group to their home. Faced with the threat of a possible break-up with Ingvild, Geirr agrees to join the meeting.
Consequently, the stage is set for 24 intense hours at Geirr and Ingvild's place. Geirr is the only one who refuses to see anything in a positive light. Gradually, he is joined by all the positivity group members. Not only must the leader of the group be vanquished; everyone must also confront their own negative inferno. Geirr forces everyone through a tunnel of desperation, anguish and hopelessness, before the day dawns and they once again catch sight of light, if only as a faint glimpse of hope. At this point, even Geirr realizes the banal truth: One has to try to think positive, however lousy one feels.
【Reflection】
在心情困頓時看了這部電影,我想總結是句:置之死地而後生。
我可以理解Geirr在雙腿不良於行後的感受、對自己的嫌惡,
因此封閉自己,當別人對他好時,他只會覺得對方是以同情為出發點。
有人說要正面積極地看待人生,但那是在順遂時才有辦法永遠微笑。
若在悲傷難過時,連放聲大哭像屍體般癱軟在地的權利都沒有,如何能再從谷底爬起。
正面思考與負面思考,其實完全不是一體兩面的東西,
你要不在線的這一頭,要不就是在另一頭,there's no where in between。
要求他人正面思考的人,除非自己也曾經墮入情緒沒有出口的迴圈,
否則怎麼能夠想像黑暗的光景。
有人說如果連自殺都不怕,那世界上還有什麼值得恐懼?
錯,自殺只是種破斧沉丹的行為,不管是不是解脫、有沒有恐懼,
現在折磨你的痛苦、沉悶、不堪,至少在某種意義可以停止不再繼續。
這部電影看起來令人不習慣,它直指你最陰沉不敢面對的黑暗面,
你對Geirr的消極感到憤怒,卻又恐懼自己在面對相同情況時會過之而無不及;
但看完後,恐懼就像摔裂的陶瓷碗盆玻璃器皿,得到某種情緒上的宣洩。
死過一遍,才會知道黎明來時的那一口呼吸,is the blessing from God。
Director - Marc Forster
Casts -
Professor - Dustin Hoffman
Karen Eiffel - Emma Thompson
Harold Crick - Will Ferrel
Ana Pascal - Maggie Gyllenhaal
Penny Escher - Queen Latif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