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書。架。 (2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台北與花蓮是兩個落差多麼大的城市,一個人口密集一個稀疏而少人煙。一個望出去盡是灰濛濛的天空,另一個望出去則是綠油油的山與田,換個方向望去則是無邊無際的大海。一個代表了關於在社會食物鍊裡向上攀升的欲望,另一個則是回歸田野及人與自然間最初最直接的互動。
  很高興能有機會試讀到這本《夾腳拖的夏天:從台北到花蓮的生活實驗》。很羨慕老天爺真的給了作者那麼一個可以去花蓮暫住的機會,讓她能了解花蓮的美好與不經修飾的人情味。
  作者的語氣雖然詼諧有趣,不時活潑生動地描述她在花蓮的所見所聞及簡單生活,但其實從字裡行間,亦看得出來作者在走到這一步前,其人生經驗及抉擇過程其實經歷不如想像中簡單。又或者我們可以說,選擇本身很簡單,但每一個選擇背後都代表了一個人決定捨棄或依附的價值觀與社會意識。
  整本書是一連串的小故事,有作者的心事隨筆,有花蓮當地的有趣妙聞,有她在當地碰見的有趣鄰居朋友或是工作人員。裡面有幾個部份特別令我動容,一段是她描述台北與花蓮的阿嬤間的差異,台北阿嬤都隱匿在人群背後,但花蓮的阿嬤卻以生氣渤發的姿態活躍在眾人眼前,她們甚至還會相約去...(去幹嘛我就不破梗了)!我想,一個適合老人居住的城市,應該是個更人性化、更包容一切也更真實的地方吧。
  看完本書後,真的只令人感覺心曠神移,恨不得明天就買張火車票殺去花蓮。我相信以花蓮人的熱情,就算沒訂民宿也一定會有當地居民好心收留。我想生活本身本不複雜,只昃因為各種的慾望,使得我們忘記就算只帶三卡皮箱的行李,也能在一個地方落腳長住。生活可以有各種選擇,選擇代表的不是結局,而是一種對人生的實驗與累積,因為到頭來,我們也只能走這人生一遍,唯有不後悔地讓自己進行各種實驗,才能在呼出最後一口氣前,心想我不後悔。

出版社:心靈工坊
書名:夾腳拖的夏天:從台北到花蓮的生活實驗
作者:瞿欣怡

嘟嘟,小日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初拿到這本書,還以為它是本小說,結果一翻開便看見好多張跟蹤的偷拍照片及屍體照,那時才領略到原來這是本報導文學性質的作品。
這本作品主要是從三個角度出發。一個是從美國當地的義大利黑幫發展源起及派系分佈切入,一個是從緝毒組主要成員吉米杭特的背景介紹,最後一個角度,則是放在本書的主角 – 湯米彼特拉身上。

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但我想這句話若是反過來說,應該也不無道理。湯米幼時即因為他的聲線像米妮與身材太瘦弱而被嘲笑,這樣的生活背景滋生了他心中的恐怖巨獸,促使他等待時間一古腦兒地進行反擊。當然不是所有被欺凌的人,都會轉而去欺負別人,但湯米卻將過去的悲慘經驗合理化,成為自己日後保護自己、壯大自己、屠殺他人的理由。

其實一開始很期待會看到更多激烈的警察與黑幫對峙的描寫,但作者選擇淡化警方追逐黑幫時需面對的危險,而著墨於描述警方的跟監與湯米彼特拉的仔細防備。但越看到後面,越發現湯米的行徑已經越發大膽與殘酷,只要有人稍不如他的意,他便想大開殺戒。他的案子也是夜路走多了難免碰到鬼的最佳案例,否則天理如何昭彰?

不管再怎麼小心謹慎防備警方的追蹤,他總是無法控制每個人對他的態度與想法,無法決定他人是否會在他出手前先背叛他。
不過本書最後稍微提及了關於死刑的議題,算是令讀者較需深思的部份。死刑究竟是替天行道,或是只是單純地以同樣的手法報復私刑行刑者?像湯米彼特拉這樣殺人無數而且毫無悔意的人,保留他的性命讓他在獄中持續發揮影響力,真的是最好的結果嗎?

作者:Philip Carlo 菲利浦‧卡洛
譯者:李璞良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1年08月07日

嘟嘟,小日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與《追風箏的孩子》同獲美國圖書館協會ALEX獎! 
一出版便躍登《紐約時報》、《獨立書商協會》、《洛杉磯時報》等暢銷榜! 
獲選美國獨立書商協會當月選書、南加州獨立書商協會最佳小說獎! 
版權熱銷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和日本等國。 

 【內容介紹】 
我才九歲,卻被迫知道食物有情緒—— 
餅乾會「憤怒」、三明治大叫「愛我」、媽媽做的蛋糕好「憂傷」…… 
一切的開端,是她九歲生日之時。 
那年,她偷吃了一小塊媽媽親手做的檸檬巧克力蛋糕, 
上一秒,她還在讚歎它軟綿的口感、巧克力糖霜的美味, 
下一刻,她心底彷彿冒出某種探測器,偵測到空洞、悲傷和心神不寧, 
「這是怎麼回事?我的嘴巴怎麼突然能嚐到這些可怕的感覺?」 
她開始四處實驗,結果發現── 餅乾會「憤怒」、三明治大叫「愛我」、布朗尼蛋糕會「沮喪」全跟做食物的人有關! 從此,這個世界在她的味蕾中變得赤裸裸, 隨便一嚐就能知道隱含食物中的小祕密,比如,她媽媽的外遇! 她討厭這個能力,不但完全沒好處,也無法改變哥哥的孤僻與爸爸的冷淡寡言, 正當她看清她的家並不像表面那麼美滿時,哥哥卻突然離家失去了蹤影, 整個家逐漸走向分崩離析,而唯一能依靠的,竟是她抗拒許久的能力…… 
這是個關於家庭、愛與面對的故事。一個看似溫馨、實則有情感障礙的家庭,藉由能嚐出食物情緒的小女孩,逐一揭露每個人的面對與逃避。敘事看似平靜無濤,但下一秒,等著你的將是洶湧的情感。 
*動人、特別,而且怪得精彩!──《時人雜誌》 

【作者介紹】 
艾米‧班德(Aimee Bender) 以短篇小說聞名,深受王爾德、安徒生、格林兄弟等影響,擅長塑造超現實的情節或角色,藉此表現扭曲的欲望、愛與失落。班德的成名作《穿著可燃裙子的女孩》(The Girl in the Flammable Skirt)收錄一系列此類的故事,蟬聯《洛杉磯時報》暢銷排行榜七週,獲選《紐約時報》一九九八年度選書。兩年後,她發表首部長篇小說《我的隱形記號》(An Invisible Sign of My Own),榮登《洛杉磯時報》該年度選書,並已改編成電影。其作品已翻成10種語言。 
《檸檬蛋糕的特種憂傷》是班德醞釀十年的全新長篇力作,於二O一O年六月在美國出版,被Doubleday出版社視為她的突破之作,更已榮獲南加州獨立書商協會(SCIBA)最佳小說獎,及美國圖書館協會ALEX獎。

【媒體好評】 
透過故事角色的情感障礙和愛失能,作者重新解讀傳統家庭的情感和真實面,撥開層層包覆人們的保護膜,揭露內心深處真實的靈魂。--《出版家週刊》 
迷人又傷感……故事主角以科學家追根究底的精神研究她的世界,卻用詩人的耳目紀錄下這些觀察。──《亞特蘭大雜誌》 
超乎尋常,一部充滿濃厚感情的作品……作者優雅地捕捉主角的的味覺,讓這部小說不只動人,更是近代難得一見以食物為主題的新穎創作。──《紐約城市導覽》雜誌 
她那揉入童話元素的寫作風格絕非古怪,而是強調出筆下人物犯錯與掙扎的普遍本質。──《華爾街日報》 
班德是沉默的歇斯底里主義大師……藉由一字一句逐漸架構出全書的張力,讓分崩離析的關係移轉到讀者身上,讓他們感同身受。──《洛杉磯時報》 
穩如磐石的事實是,《檸檬蛋糕的特種憂傷》大概是最怪異卻又讓人手不釋卷的一本書。──《匹茲堡先驅評論報》 
蘿絲是個令人難以抗拒的旁白者:溫暖、幽默、觀察敏銳、肯定生命,古怪、預料之外的聲音會讓讀者充滿驚喜……──《邁阿密先鋒報》 
蘿絲在成長過程中,逐漸解開猶如惡夢般清楚的家庭祕密。追根究底,《檸檬蛋糕的特殊苦味》鼓勵我們盡量運用自身獨特的天分,同時找出活在這個所謂「真實世界」中的辦法。──《歐普拉》雜誌 
美得古怪……會讓你想看才華洋溢的作家在現實世界的布料上勾扯出淚滴時,會造就出什麼樣的作品。──《華盛頓郵報》 
宛如寓言的故事,近乎完美的低調散文捕捉了故事中令人神往的特質。如同所有出色的小說,艾德斯坦一家人的故事在作者筆下,以一種新鮮且發人深省的方式,反映出我們的世界。──Bookreporter.com 網站 

【活動時間】
1、試讀報名,即日起至6月24日,24時前。 
2、試讀心得繳件,7月20日,24時前。

嘟嘟,小日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從不知道幼時留下的傷痕,會在我們的人生中留下多大的影響。
而故事裡的故事,有多少是真、有多少是假;又或者,假作真是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連我們自己都落入故事裡成為他人筆下的一個角色。

《康納的世界》從精神科醫師傑姆斯的觀點出發,抽絲剝繭盡其所能地想去瞭解一個被判斷為自閉症兒童的過去與患病的原因。為了理解康納封閉自己的理由,傑姆斯耐心地與康納建立關係,更要求與康納的父母艾倫與蘿拉及妹妹摩根娜會談,以期能更深刻地理解康納與家人間的關係,與這樣的關係對他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作者寫作非常細膩,譯者的文筆也極其生動流暢。書裡曾透過一句簡短的話語,說明康納對文字的理解及現實的掌控能力,其實非自閉症兒童所能展現的能力。而閱讀康納母親蘿拉與傑姆斯之間的對話,與她年少時撰寫的幻想人物拉崗的故事,更是一種享受。蘿拉故事裡的拉崗,與小說裡代表現實與理智的傑姆斯的背景相互呼應;離開紐約的傑姆斯與拉崗,在不同的時空上卻重疊地存在這個充滿自然風光、一望無際的大地;蘿拉對自然的愛,與對理想的追求,在某些層面上,也與傑姆斯拋棄心理分析學說,直接回歸事物本質的探討上互通有無。

最後,我們總算明白,語言不代表最完整的現實,因為描述者的個人意志,也許會模糊現實最初的模樣;但現實終歸是存在的,透過幼童清澈的雙眼,我們終歸能釐清現實的真相。只是這樣的現實,是否代表任何真理,或者會傷害他人,卻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這本小說,與其說是解開康納世界之謎,不如說是一場發現之旅;桃莉以其精準細膩的筆觸,帶領我們在想像與充滿異教風情的拉崗故事中,重新檢視夢境與真實間的虛無。

• 作者:桃莉.海頓 (Torey L. Hayden)
• 譯者:史錫蓉
• 出版社:新苗
• 出版日期:2011年06月
• ISBN:9789574514847

嘟嘟,小日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直以來,我都以為印度是到英國人在當地殖民時,才由外來民族統治,而印度教從頭到尾都是印度最強勢的國教。但讀完《玫瑰盛宴》與《第二十個妻子》後我才發現我錯得離譜。
這兩本書說得是印度蒙兀兒帝國某權傾一時的皇后(原名茉荷茹妮莎,賜名努爾‧賈汗)的故事。這位皇后的姪女非常有名,她(艾珠曼德‧芭努‧比干)正是葬在泰姬瑪哈陵裡的那位皇后。

蒙兀兒帝國是由突厥人所建立的帝國,他們信仰回教,使用的是官方語言是突厥文。其開國皇帝是巴布爾(在位1526-1530)、兒子胡瑪雍(在位1530-1565)丟掉江山後再中興復國;再即位者是蒙兀兒帝國最知名的君王阿克巴(在位1556-1605)。
《玫瑰盛宴》與《第二十個妻子》從阿克巴大帝開始說起,內容多著墨於阿克巴大帝之子賈汗季(在位1605-1627)與茉荷茹妮莎間的感情與婚姻,直到賈汗季之子庫倫(在位1627-1658)登基二十餘年後茉荷茹妮莎過世時為止。

茉荷茹妮沙是名很特別的皇后,她非常有女性自覺,她不故步自封、觀注社會與國家發展、見解絲毫不被個人經驗所拘泥,更甚者,她還很漂亮,哈哈,讓我不禁非常嫉妒,怎麼有人有腦又有外表。
閱讀書籍的過程,我展讀她的一生、觀察她的手腕、看她如何一步步掌握後宮、一步步逼退原本的皇后佳噶葛西妮;但同時也體認到她沒有子嗣所帶來的殘酷事實。頻繁流產的她,除了被當作丈夫的附屬物外,更無法被視為一個完整的女人,女性生養子女的能力似乎比她的個人特質更重要。

與茉荷茹妮沙相比,艾珠曼德則非常體貼柔順,但說我卻不怎麼喜歡她。也許是因為這兩本書作者的口吻,也許是因為我早已偏袒茉荷茹妮沙;不管如何,艾珠曼德並不如外表那麼柔順,她用一種溫婉的態度、毫無保留的奉獻控制了庫倫,而且,她還很會生小孩。與庫倫結褵十八年,生了十四個小孩,讓我覺得她好像個生小孩的機器。縱始她死後,庫倫為她建造了泰姬瑪哈陵紀念稱誦他們的感情生死不渝,他們的感情也無法像茉荷茹妮沙與賈汗季那般打動我。

這兩本書讀完的結論就是,哎,反正我偏心茉荷茹妮沙就對了。
不過說到偏心,不管是在看電影或是書籍時,我們總容易將自我投射在主角身上,所以會對主角產生認同,進而排擠其他人物。也許,這就是我不喜歡艾珠曼德的原因。

嘟嘟,小日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直以來,我都以為印度是到英國人在當地殖民時,才由外來民族統治,而印度教從頭到尾都是印度最強勢的國教。但讀完《玫瑰盛宴》與《第二十個妻子》後我才發現我錯得離譜。
這兩本書說得是印度蒙兀兒帝國某權傾一時的皇后(原名茉荷茹妮莎,賜名努爾‧賈汗)的故事。這位皇后的姪女非常有名,她(艾珠曼德‧芭努‧比干)正是葬在泰姬瑪哈陵裡的那位皇后。

蒙兀兒帝國是由突厥人所建立的帝國,他們信仰回教,使用的是官方語言是突厥文。其開國皇帝是巴布爾(在位1526-1530)、兒子胡瑪雍(在位1530-1565)丟掉江山後再中興復國;再即位者是蒙兀兒帝國最知名的君王阿克巴(在位1556-1605)。
《玫瑰盛宴》與《第二十個妻子》從阿克巴大帝開始說起,內容多著墨於阿克巴大帝之子賈汗季(在位1605-1627)與茉荷茹妮莎間的感情與婚姻,直到賈汗季之子庫倫(在位1627-1658)登基二十餘年後茉荷茹妮莎過世時為止。

茉荷茹妮沙是名很特別的皇后,她非常有女性自覺,她不故步自封、觀注社會與國家發展、見解絲毫不被個人經驗所拘泥,更甚者,她還很漂亮,哈哈,讓我不禁非常嫉妒,怎麼有人有腦又有外表。
閱讀書籍的過程,我展讀她的一生、觀察她的手腕、看她如何一步步掌握後宮、一步步逼退原本的皇后佳噶葛西妮;但同時也體認到她沒有子嗣所帶來的殘酷事實。頻繁流產的她,除了被當作丈夫的附屬物外,更無法被視為一個完整的女人,女性生養子女的能力似乎比她的個人特質更重要。

與茉荷茹妮沙相比,艾珠曼德則非常體貼柔順,但說我卻不怎麼喜歡她。也許是因為這兩本書作者的口吻,也許是因為我早已偏袒茉荷茹妮沙;不管如何,艾珠曼德並不如外表那麼柔順,她用一種溫婉的態度、毫無保留的奉獻控制了庫倫,而且,她還很會生小孩。與庫倫結褵十八年,生了十四個小孩,讓我覺得她好像個生小孩的機器。縱始她死後,庫倫為她建造了泰姬瑪哈陵紀念稱誦他們的感情生死不渝,他們的感情也無法像茉荷茹妮沙與賈汗季那般打動我。

這兩本書讀完的結論就是,哎,反正我偏心茉荷茹妮沙就對了。
不過說到偏心,不管是在看電影或是書籍時,我們總容易將自我投射在主角身上,所以會對主角產生認同,進而排擠其他人物。也許,這就是我不喜歡艾珠曼德的原因。

嘟嘟,小日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廢墟迷走】 存在的姿態

一個人看世界的方式與心境,決定了他存在的姿態。

最近讀完姚瑞中的【台灣廢墟迷走】,只覺得滿心荒涼。
那麼多歷史遺跡、那麼多被遺忘的廠房、那麼多被拋棄的神像外模、那麼多大家不再造訪的荒廢樂園,我們將過去扔在身後,繼續我們原本燦爛華麗的生活。只是過去從來不曾過去,他們會斑駁凋零會腐蝕塌陷,卻不會自然分解在遺落的定點。

只是我不太喜歡姚瑞中的口吻,也許藝術家總是特別能夠感受到人生的虛無,與出入世間的強烈對比,但越讀他的書我越覺得,我不想要那麼虛無的人生,雖然我也知道這人生短暫其實什麼都抓不住,在這茫茫宇宙、這無盡無涯的時間軸裡,我們什麼都不是,遂只能短視近利地求生活順遂、身邊有人陪伴、年老時不會病痛纏身、臨離人世時可以不感遺憾。

我知道他說的是事實,但我不認同他那似乎有些高高在上的口吻,彷彿我們這些汲汲營營者都是俗人,困在一個自己逃不掉的宿命裡還沾沾自喜。
的確,我們是沒有才華、我們的確不夠勇敢如他們一般敢大膽創作追逐自己的夢想,但我卻覺得,藝術的產生,是仰仗整體力量的凝聚,正因為現實殘酷,我們的苦悶無處宣洩只能壓抑,但那隱隱洩露的苦悶,卻在無意間由藝術家敏銳的感官捕捉,激發了他們的靈感成就了他們的創作。

朱少麟【燕子】裡的沙巴王國,不正因為美好得毫無缺憾,而沒有任何情緒起伏喜怒哀樂與憾恨。
這樣的世界,又怎麼可能產生偉大的藝術家。

雖然我不贊同他的口吻,但我遺憾許多的美好過往與歷史文化在樹枝藤蔓間被眾人逐漸遺忘,也因此很開心有人以此記錄那些曾經以亮麗姿態出現在眾人眼前的龐大建築。

嘟嘟,小日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廢墟迷走】 存在的姿態

一個人看世界的方式與心境,決定了他存在的姿態。

最近讀完姚瑞中的【台灣廢墟迷走】,只覺得滿心荒涼。
那麼多歷史遺跡、那麼多被遺忘的廠房、那麼多被拋棄的神像外模、那麼多大家不再造訪的荒廢樂園,我們將過去扔在身後,繼續我們原本燦爛華麗的生活。只是過去從來不曾過去,他們會斑駁凋零會腐蝕塌陷,卻不會自然分解在遺落的定點。

只是我不太喜歡姚瑞中的口吻,也許藝術家總是特別能夠感受到人生的虛無,與出入世間的強烈對比,但越讀他的書我越覺得,我不想要那麼虛無的人生,雖然我也知道這人生短暫其實什麼都抓不住,在這茫茫宇宙、這無盡無涯的時間軸裡,我們什麼都不是,遂只能短視近利地求生活順遂、身邊有人陪伴、年老時不會病痛纏身、臨離人世時可以不感遺憾。

我知道他說的是事實,但我不認同他那似乎有些高高在上的口吻,彷彿我們這些汲汲營營者都是俗人,困在一個自己逃不掉的宿命裡還沾沾自喜。
的確,我們是沒有才華、我們的確不夠勇敢如他們一般敢大膽創作追逐自己的夢想,但我卻覺得,藝術的產生,是仰仗整體力量的凝聚,正因為現實殘酷,我們的苦悶無處宣洩只能壓抑,但那隱隱洩露的苦悶,卻在無意間由藝術家敏銳的感官捕捉,激發了他們的靈感成就了他們的創作。

朱少麟【燕子】裡的沙巴王國,不正因為美好得毫無缺憾,而沒有任何情緒起伏喜怒哀樂與憾恨。
這樣的世界,又怎麼可能產生偉大的藝術家。

雖然我不贊同他的口吻,但我遺憾許多的美好過往與歷史文化在樹枝藤蔓間被眾人逐漸遺忘,也因此很開心有人以此記錄那些曾經以亮麗姿態出現在眾人眼前的龐大建築。

嘟嘟,小日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直以來我都不是很喜歡妖怪小說,總覺得穿鑿附會噓張聲勢。但京極夏彥的姑獲鳥之夏倒讓我開了眼界。他以一種科學的角度解釋妖怪與這世界的運作間的關係,但他也不全然是像在寫科普書籍般無趣。更令我佩服的是,他整合各種知識與想法的功力一流,說明的東西雖然有些深奧,但仔細想想便覺得人生便是如此;我們的腦袋裡總會不時懷疑這世界的真實性,但我們總是越想越頭暈倒脹,遂直接將這問題拋諸腦後不再思考。

他的問題,其實我也沒有答案。究竟我這人生有哪些是真的有哪些是假的,我們也只能仰仗自己的感官去判定;但「腦」卻會篩選傳送至你「心」裡的符號。就像每天騎車上下班時,風景總像是一樣的,但當你注意到某個本來不以為意的事物後,從此之後,腦在篩選符號時便會將那個事物告訴心,那東西對你而言便有了不同的意義。

說實話我滿討厭這本小說裡的主角,什麼都不懂之外,還老是喜歡以個人「相信」的東西為本,不聽它人勸告;更甚者,還常常大吼大叫孤注一擲。而且他還常常不願意面對自己,用一種鴕鳥態度看待許多事情。

後來我仔細一想,這不正是我自己的寫照嗎?
我們堅持的點也許不同,但同樣都只相信自己的「眼見為憑」。我討厭他,是因為我打從潛意識裡討厭自己那些行為卻無力改變。

簡單來說,這是本好看的書,不會因為我對自己的看法或我討厭主角,而影響它的好讀程度。

嘟嘟,小日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直以來我都不是很喜歡妖怪小說,總覺得穿鑿附會噓張聲勢。但京極夏彥的姑獲鳥之夏倒讓我開了眼界。他以一種科學的角度解釋妖怪與這世界的運作間的關係,但他也不全然是像在寫科普書籍般無趣。更令我佩服的是,他整合各種知識與想法的功力一流,說明的東西雖然有些深奧,但仔細想想便覺得人生便是如此;我們的腦袋裡總會不時懷疑這世界的真實性,但我們總是越想越頭暈倒脹,遂直接將這問題拋諸腦後不再思考。

他的問題,其實我也沒有答案。究竟我這人生有哪些是真的有哪些是假的,我們也只能仰仗自己的感官去判定;但「腦」卻會篩選傳送至你「心」裡的符號。就像每天騎車上下班時,風景總像是一樣的,但當你注意到某個本來不以為意的事物後,從此之後,腦在篩選符號時便會將那個事物告訴心,那東西對你而言便有了不同的意義。

說實話我滿討厭這本小說裡的主角,什麼都不懂之外,還老是喜歡以個人「相信」的東西為本,不聽它人勸告;更甚者,還常常大吼大叫孤注一擲。而且他還常常不願意面對自己,用一種鴕鳥態度看待許多事情。

後來我仔細一想,這不正是我自己的寫照嗎?
我們堅持的點也許不同,但同樣都只相信自己的「眼見為憑」。我討厭他,是因為我打從潛意識裡討厭自己那些行為卻無力改變。

簡單來說,這是本好看的書,不會因為我對自己的看法或我討厭主角,而影響它的好讀程度。

嘟嘟,小日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age.php.jpg
我是女王──那些好女孩不懂的事
出版社:圓神
作者:女王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總會在無聊時分去女王的部落格晃晃,看看她她與朋友們的各種言行與大膽作風.後來她出書了,一本出不夠還出了兩本,我開始想,究竟為什麼她可以出書,她說的話、寫的文章,不都是我們普通懂得用腦的人都懂的道理嗎?

後來,我才發現她是現代瓊瑤,販賣的是現代女生的公主夢。

過去的女生,要嬌滴滴、目光溫柔、身段如水,在那保守的時代,女孩子只能守著一個男人一輩子,而身邊的男人可能是媒妁之言又或是經人介紹。瓊瑤筆下的故事,實現了她們只能在心底期盼的轟轟烈烈愛情。而囿於自身條件的貧瘠與金錢上的匱乏,閱讀瓊瑤小說,開啟了她們心底的一道門,讓她們得以光明正大地品嚐內心的渴望,一嚐不需汲汲營營、不用擔憂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夢想人生。

時代在改變,但那渴望被男人呵護、成為他人目光焦點的公主夢,卻沒有消失。隨著現代人的眼界大開,那樣的公主夢便換了套衣服,從另一個人口中說出。那些華服美酒趴踢熱吻豔妝旅行,是每個女生心目中最深層的夢想與渴望;在舞池中翩然起舞、在異地邂逅令人心動的對象、翹起鑲著水晶指甲的小指,姿態優雅地輕啜一口馬丁尼。
大女人的心態、大胃王的偽裝、哥兒們似的好友、名模的姿態,其實都是一種偽裝,為了掩飾心底的公主夢。

於是,負擔不起那樣人生的女生,便買本女王的書,就像過去,媽媽們一頭埋入瓊瑤小說的世界裡,暫時紓緩自己,頓入一個自以為只有自己知道的夢裡。

嘟嘟,小日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3ed2040a.jpg
作者:Emilio Calderon 艾米里歐‧卡德隆
譯者:謝佩妏
出版社:皇冠文化

嘟嘟,小日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惡搞研習營.jpg
作者:恰克.帕拉尼克 Chuck Palahniuk
譯者:景翔
出版社:小異

I am who I am.
I am the victim of myself.
I enjoy my suffering, for it makes me the apple of your eye.

以極端黑色幽默的筆觸,在故事主軸間空插23則短詩、23篇濃縮了每一個主角的短篇小說。
如果說人生只是吃喝拉撒睡,一切的掙扎取暖求溫飽只是像玩遊戲打寶升等似的一關攀上一關,這人生簡直是太無趣平淡且了無新意。

所以參加了《作家研習營》的各位,決定創造屬於他們的故事,那些血腥的、秥膩的、哭泣至死的、受人虐待的、毫不見天日逃不出這場鬧劇的,一個專屬於自己的故事。
每一次受難,都是一種精神上的昇華與淨化;每一場苦痛,都是可以被一再覆述的高潮迭起;每一段失去的肢體,都化幻成舞台上的光束,成為全場的注目焦點;每一道血跡,都將成為值得造訪的景點;連一場自以為是的愛情,都會成為流傳千古的佳話。

只要是人,都潛藏著希望成為眾人注目焦點的願望;不管你過著怎樣的生活,總希望能夠在某時某刻成為鎂光燈下的人物,不管那個當下你是嬌羞、膽怯、懦弱、勇敢、哭泣,心底的潛意識其實正咧開了嘴大笑,張開了所有的毛細孔享受眾人的目光。

恰克.帕拉尼克深諳人性的幽微之處,他放大強化了我們羞於面對的自我,用最真實詭譎的口吻道盡這一切。那樣的事實太過血腥,直直刺入我們的心臟,卻殺不死我們;它是心口的一支芒刺,每一次心跳都提醒我們那渴望被人注視聆聽的殷殷期盼。

唯有活著見證、度過那一刻,我們方能跨過命懸一念間的高潮與生死交關,而後平凡的老去。

嘟嘟,小日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92d47a5ddad8.jpg

作者:約翰.班維爾 John Banville
譯者:黃正綱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1日

人之將死,一生的重要事件會像快速播放的電影般一幕幕掃過心頭。誰會出現在你最後的回憶裡?
我曾揣想,回憶中的色彩與人生,究竟是現實還是幻境?我們會在回憶中為誰的容顏增減些什麼色彩?

故事的舖陳乍看之下有些絮亂,麥克斯在妻子安娜去世後,回到了幼時待過的城鎮,住進了童年時期那一棟對他來說是神人們居住的房子裡。回憶像亂竄的風,不時鑽進麥克斯的腦海中,現實與過去彼此交錯,每一個細節都歪斜得像失了焦的照片。

人生中總會與許多不同的人擦身而過,回首時,一張張畫面就這樣鑽進了腦內,無法追溯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無法想像在事情發生的當下,我們只能像溪流裡的小舟般順著水流前進,那時的我們害怕、困惑、恐懼、茫然而不知所措,事情的真相彷彿隱匿在灰濛濛的霧裡。

感情與慾望就像潮水起伏沖刷著我們的理智與肉體。我們都曾毫無保留地愛上一個人,曾不知所以地迷戀一個對象,曾在無意間傷害了某人柔軟的心,也曾在背對他人時,發現自己內心埋藏許久的秘密。

什麼是人生呢?也許人生就像大海一樣,由一滴一滴細小的水珠匯集,每一滴水珠既是單獨的組合,卻也是大海的一部份,就像回憶,每個情境都獨特,卻彼此牽連成一幅宏偉的畫面。唯有脫離了當下,才能看得清楚過去的脈胳,明白生命中每個重要的人,他們曾說過的每一句話語、每一個手勢、每一次回眸、每一道淚痕。

《大海》是部採意識流型態寫成的小說,我們見到主角叨叨絮語著關於過去的一切,每幅畫面放大至最微小的細節,每一個與他過從甚密的女性,最後都因為各種因素離開他的人生,她們曾有過的溫度與皮膚觸感,如今只能在回憶中重溫。但,明白死亡的細節與意義不是唯一的結果,而主角的女兒最後準備邁入婚姻,進入人生另一個階段的段落,也許是為了暗示一種重生與交替。

讀著本書的同時,我既回首自己的過往,也陷入與自己的喃喃對話,感受著心臟的跳動時,揣想著誰會進入我人生中最後的風景呢?
也許,風景本身就是重點,就像大海一樣,既獨特又組成一幅完整的畫面。

嘟嘟,小日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image.php.jpg

作者:伊德方索.法康尼斯 Ildefonso Falcones
譯者:范湲
出版社:圓神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24日

關於自由與尊嚴,關於力量與信仰,關於愛情與友誼,我們究竟知道多少?

一部史詩巨作,從農奴之作柏納‧艾斯坦優開始,也以柏納‧艾斯坦優結束,他們未曾謀面,卻擁有最親密的血緣關係,右眼上方都有個彎月型胎記。
他們一個是主角亞諾的父親,一個是他的兒子。

邁向自由的路,何其漫長,中間多少人以血淚與性命做賭注。

故事發生在十四世紀的西班牙,從農奴柏納的婚禮開始,為了自由,他帶著襁褓中的幼子逃亡,忍受各種磨難,只為了讓兒子能夠成為一個自由的人,不用臣服在任何人腳底,可以自由呼吸,由自己決定人生與方向。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常不由自主地為亞諾擔心,不知道他是否會因為人生中的各種磨難而誤入歧途。還好,他越來越堅強自主,縱始曾經沉迷於殺戮之中,卻未喪失自己的理性,這樣的經驗促使他明白戰爭最殘酷的意義;縱始曾經沉迷於肉體的歡愉,卻未因此沉溺,反而明白愛情與諾言間的關係。他中年後雖成為富可敵國的商人,卻未忘記幼時曾受他人之恩,因此致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堅持人人自由平等擁有相同的權利;正因為他曾備受欺凌,亞諾更明白何謂自由與平等的真諦。

亞諾的一生,幾乎與聖母教堂相連結。
那是他畢生力量的來源,也是讓他感受到平安喜樂的地點。
教堂設計者說,聖母教堂是屬於大家的教堂,那空闊的空間、大片灑入的陽光,都是為了容納所有信仰聖母的人,讓所有人都能享受同樣的光輝。
這也正是亞諾的信念,也是本書的核心宗旨。

宗教,不正是為了撫慰人心而存在嗎?
階級、歧視、審判、殺戮、嚴刑逼供,不過是人類為了排除異己鞏固自己的手段罷了。我本對卓安滿懷希望,揣想他能夠在聖賢書籍的教化下,擁有自己的意志,而不是成為教會的傀儡;但他令我失望了,他的意志不僅不夠堅定,反而因為思考過於僵化,而成為他人手中的棋子,也沒能力保護自己摯愛的親人。

卓安讓我明白,生命真正的意義在於實踐。
像亞諾那樣,用誠摯的心靈去對待他人,用寬厚的態度與他人相處,瞭解這個社會運作的本質,協助他人完成夢想與需求,生命才不算白活。

通往自由的路如此漫長,經過數百數千年的努力,我們仍舊在呼喊在爭取這如同風一般難以描述的狀態。
你自由了嗎?我自由了嗎?
我想,只要不愧於天地、不負他人、踩著堅定的步伐、信守誠諾,自由不會是個神話,自由反而會在我們的呼吸吞吐中,毫不猶豫地展現。

嘟嘟,小日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懂得如何占卜、算命、預知未來、改變命運,一直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能力。但,人類的力量,真能改變上天預定好的命運嗎?

嘟嘟,小日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002716200_f7e63ce2d3_m.jpg

書名:最後的精靈(L’ultimo Elfo)
作者:席娃娜.達瑪利(Silvana De Mari)
譯者:景翔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2008年11月30日

精靈一直以來是奇幻小說作者最愛使用的元素,《魔戒》裡的精靈高高在上,比其它物種高級而擁有力量,身為人類的我們在融入書籍的情節後,隨著劇中角色尊重精靈的智慧與法力;《哈利波特》裡的小精靈卻是以受害者的姿態出現,他們衣衫襤褸,無法自由發揮魔力,受限於歷史的枷鎖與身份認同的迷思中。

但《最後的精靈》裡的精靈約許,卻完全擺脫了上述的形象。
私以為精靈約許其實是明白自然力量、懂得與自然共存的人類形象投射。

幼年的約許看似脆弱愛哭,卻有神奇的力量;能憑空點燃熄滅的火把、將生命的脈動帶回逐漸冰冷的動物體內、感化巨人強盜僵硬的心。約許就像個柔軟擁有最純真力量與笑容的孩子,信手奇蹟,捻來即是。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像是重新複習了一次兒時歲月。
那個凡事都嶄新發亮、每件事都新鮮有趣的過去。那時的我們不懂得真正的悲傷,但也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長高長壯,心裡也留下一些疤痕與傷口。我們懂得了什麼叫承諾、明白了什麼是失去、學習了什麼叫勇氣。與約許一樣,在炫麗的完美與平淡中,發現摻雜著不完美、失望、悲痛的日子,才是最值得回味珍惜的回憶。

作者寫起故事來毫不遲疑,起承轉合充滿了人性互動間的光輝。
書中的世界一如我們的世界,有種種的不合理與殘忍之處,像在提醒著我們,一旦我們失去了最柔軟願意去關懷他人為他人付出的那一顆心,我們的所作所為自會變成令人厭惡的鴨霸,也喪失身為「人」所擁有的真正力量。

也許是因為跟約許相處久了,自傲的龍也對人有了感情。
但一個族群的滅絕不一定代表該族群永遠的消失,龍族消失了,但關於龍的神話,卻會不斷地傳承、不斷地被訴說。
所以我們都不該害怕最後,而是害怕自己沒能成為值得被傳誦訴說的對象。

嘟嘟,小日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收集孩子的人》一開始頗為沉悶,敘述有些混亂。但越看卻越看出其中況味。

  每隔三年就會有名金髮小男孩死去,作者敘事觀點常做變化,既從被害者的角度看,也從加害者的角度處理整個故事情節。

  莎賓娜‧提斯勒像是個全知全能的神,一次揭露一點點,讓讀者心癢難搔。她讓我們知道兇手是誰,卻又安排我們隨著劇中角色不斷地與兇手擦身而過,甚至深深相信兇手那迷人的身影。

  隨著時間的推進,當我們就像其它非受害者一樣忘記幾乎要忘記過去的事件時,安娜出現了。她像炫風似的進入小說,成了讀者視野中的焦點。

  我們傾聽她的傷痛、分享她的苦楚、想像她的面貌,心情隨著她乍喜狂悲忽上忽下。其實她也只是個普通的母親罷了,她擔憂的與我們的父母、甚至我們自己所擔憂的沒什麼不同;她的脆弱,我們感同身受。

  還好,我們的情緒在閱讀的當下仍有出口得以渲洩。美麗的托斯卡納風光明媚,很能讓人沉浸在南歐的浪漫風情裡,稍稍抒緩我們閱讀時累積起來的緊張情緒。

  幸好,這一切終算有個還算完美的結局。而莎賓娜巧妙地將先前曾經提及的某個角色又帶出來,以震撼彈的姿態為本書劃下一個大家早已渴望的結局。動用私刑法理不容,但卻合乎該角色的身份背景與擔負的情義。

  有人曾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安利可(又或者是艾略特)能言善道的背後,其實是他對自身價值的強烈懷疑。父親的早早亡故、母親的不聞不問、哥哥的病故,無一不使得他在成長過程中喪失對人的感情與溫度,也對自己的自卑,唯有透過對弱小幼童的無情擺弄,才能扮演上帝,才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我們痛恨他的無情與自以為是,卻對他的成長背景感到憐憫。然而,在這複雜的社會裡,誰會真心關注這些死有餘辜者的殘酷,乃源自於幼時的不足匱乏與倍受欺壓;就算明白了,誰又會為未來其它受到欺壓的孩子出氣、協助他們走出陰影與過去?



嘟嘟,小日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紅燜廚娘.jpg
作者:蔡珠兒
出版社:聯合文學

對吃,我一直沒什麼講究。
私以為食物主要的功能只為了填飽肚子,提供需要的養份能量。所以美食書我沒什麼看,看了也覺得無法融入那個世界。

但看蔡珠兒的《紅燜廚娘》的感覺卻全然不同。
她寫的多是家常菜或是平日便吃得到的水果甜點,但在她的筆下卻那樣的活色生香;讀著讀著,都覺得食慾大開,很想大快朵頤一番。

不僅對於烹調的過程描寫得詳盡,形容食物的香味色澤更是淋漓盡致。
若只是純粹描寫美食或烹調方式,這也不會是本值得推薦的好書;《紅燜廚娘》之所以難能可貴,在於蔡珠兒的文字與蕙質蘭心,閱讀的過程中,你彷彿被美食洗禮,但你卻忘記自己是在讀一本美食書籍,《紅燜廚娘》反倒像是一本引人入勝的小說,每一個章節雖只寥廖一兩千字,但卻在字句中聞得見深刻的情感與思維。

蔡珠兒說,「玫瑰如鋼鐵,歷經高溫蒸餾淬鍊...在純淨芳馨中,都有一種冷冽決絕的鋼質意味。」「煮玫瑰不可躊躇留情,掐枝斬瓣,絕不心虛手軟,在菜刀與砧板、炒鍋與爐火之間,沒有任何沾黏牽纏。」
這是我聽過對玫瑰最動人的描述。

嘟嘟,小日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1.jpg
借了黃碧雲的無愛紀回家,翻了翻後,才發現自己早已看過這本書,但她書的標題卻很適合我想說的話。她說,「愛必然是這樣的了,好端端人一個,內裡鉤著千迴萬轉、刺痛的溫柔。」

最近在看命中注定我愛你,陳欣怡的爸爸說,只要你願意付出,就一定會等待到一個真心愛你的王子。我想,偶像劇販賣的永遠都是希望與甜美的果實,在觀賞的過程中因為男女主角經歷的痛苦,我們跟著流淚,但我們知道他們彼此相愛,最終總會擁有令人羨慕的結局。
我又想到同樣是為了愛不惜付出的松子,最後卻是死於非命。也許電影與電視中的女主角因為個性不同成長背景不同,而有了截然不同的命運;但,我卻覺得,電影闡述的,卻最接近人生裡那無法言喻的真實痛楚。付出不一定會有收穫,我們在偶像劇中投射自己的希望,在電影中為自己的痴傻落淚。

張愛玲說,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
所以王佳芝為愛送上了性命,連過去真真切切堆疊的一切、同志盟友也通通都賠了進去,只因為她心裡頭轟然一響,「他是真愛我的。」
女孩子總是那麼傻,就算再怎麼告誡自己,愛上了的時候,也只看得見對方。

無法再愛的時候,
就該堅決地斬斷一切,
不再有灰色地帶不再有令人誤會的隻字片語,
我想,該是將回憶與過去裝箱封存的時候了。

嘟嘟,小日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 2